《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决定,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以及福利经济等问题。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包括一般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及其框架体系,知道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微观个体是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并获得最大化收益的,理解微观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及其局限性。本课程的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阐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的初步能力,并为其学习经济、管理学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本课程以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为主,强调学生在在思考、参与和分析问题过程中学。要求学生在课前要阅读参考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的相关章节的理论及方法,阅读案例和准备个人作业,以及分学习小组完成布置的案例作业在具体教学上。